为深化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加强跨区域教育协作,5月6日至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赫湘红与自治区第二批"天山英才"教育教学名师工作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相关教师赴广西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通过校际交流,围绕课程建设,深入探索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协同育人新路径。

5月7日,团队首站抵达广西民族大学,在和谐素质建导中心与该校专家学者展开座谈。双方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实践育人模式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度研讨。当日下午,调研组实地考察了该校民族特色实践教学基地,重点了解"沉浸式民族文化体验"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
次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徐瑾与广西民族大学龚永辉教授联合开展博士生示范课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解析"的混合教学模式,生动呈现民族地区教育研究的学术前沿动态。课后,新疆教师团队与博士生围绕"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教育创新"主题展开学术讨论,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在桂期间,调研组行程密集、调研深入,分别与广西民族大学、桂林旅游学院、百色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方面深入探讨交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立课程联盟打下良好基础。
此次专项调研是教育部社科司研究项目“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路径研究”的成果之一,也为东西部高校对话搭建了重要平台,更在课程共建共享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未来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改革动力,不断巩固完善边疆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心主导三线并进,坊室联动四维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培养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传播者贡献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