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师生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紧扣水路运输行业“突发事件救援时效性强、专业医疗资源难以及时抵达”的特殊需求,10月29日下午,运输管理学院经济运营管理教研室联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师生代表开展心肺复苏(CPR)专项技能培训,将“生命教育”深度融入水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专业负责人卡迪尔亚老师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在船舶航行、港口作业等场景中,突发心脏骤停、溺水等紧急情况若无法及时救援,后果严重。对未来的水路运输从业者而言,掌握心肺复苏不是‘选修课’,而是守护生命的‘必修课’。”

培训特邀医院资深护理专家担任讲师,围绕“理论讲解—模拟演示—实操考核”展开。讲师结合水路运输场景,系统讲解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应急判断要点及AED使用规范,通过人体模型演示“开放气道”“胸外按压”等关键动作,现场纠正操作细节,确保师生“懂理论、会操作、敢应用”。

学生迪力夏提表示:“培训让‘安全’从抽象概念变成具体能力,学会了急救技能,更体会到作为未来从业者的责任感。”教师杨慧峰指出,培训培育了学生“生命至上”的职业操守,下一步将把心肺复苏纳入《水上应急救援》等核心课程,设为水路运输安全管理专业必修实训环节,并计划开展“溺水拖带”“狭小空间CPR”等进阶培训,提升技能场景适配性。

此次培训是学院深化“生命教育+专业技能”融合的创新实践,既提升了师生应急能力,又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为培养“懂安全、会应急、敢担当”的高素质水路运输人才奠定基础。